图书介绍

刑罚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刑罚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 孟庆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80217774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802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830页
  • 主题词:刑罚-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罚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管制刑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

二、管制刑的适用范围及其适用特点问题2

(一)管制刑的适用范围问题2

(二)管制刑的适用特点问题4

三、管制刑在刑罚体系中的地位问题10

(一)管制刑是应当作为主刑还是应当作为附加刑问题10

(二)管制刑与其他刑种的关系是否协调问题14

(三)管制刑能否易科剥夺自由刑问题16

(四)管制刑能否由缓刑取代问题19

四、管制刑与“社区服务令”的关系问题22

(一)“社区服务令”是否属于管制刑的两种观点22

(二)管制刑与“社区服务令”是两种不同的刑罚方法23

五、管制刑的司法适用问题27

(一)管制刑的适用比例低问题27

(二)管制刑法条中限制性规定的适用问题29

六、管制刑的存废问题32

(一)管制刑是保存还是废除的两种对立观点32

(二)管制刑应当继续保存的基本理由34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38

第二章 拘役刑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4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41

二、拘役刑的适用范围及其适用特点问题42

(一)拘役刑的适用范围问题42

(二)拘役刑的适用特点问题43

三、拘役刑的司法适用问题50

(一)拘役刑法条中“就近执行”的理解适用问题50

(二)拘役刑犯的假期能否折抵刑期问题52

(三)拘役犯在执行期间回家适用的程序问题54

四、拘役刑的存废问题57

(一)拘役刑是保存还是废除的基本观点57

(二)拘役刑应当继续保存的基本理由59

五、拘役刑的替代措施问题61

(一)拘役刑能否由罚金刑替代问题61

(二)拘役刑能否由资格刑替代问题63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65

第三章 有期徒刑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68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68

二、有期徒刑的刑期规定适用问题69

(一)有期徒刑刑期规定的基本方式问题69

(二)有期徒刑刑期中的“以上”、“以下”是否包括本数问题72

三、有期徒刑的刑期折抵适用问题77

(一)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刑期折抵问题77

(二)监视居住期间能否折抵刑期问题81

(三)保外就医期间能否折抵刑期问题83

(四)司法拘留期间能否折抵刑期问题85

(五)留置盘问期间能否折抵刑期问题87

(六)“两指”、“两规”期间能否折抵刑期问题89

四、有期徒刑罪犯的权利与待遇问题91

(一)有期徒刑罪犯能否享有结婚权利问题91

(二)有期徒刑罪犯能否享有劳动报酬问题95

(三)死缓、无期徒刑的罪犯被减为有期徒刑后能否保外就医问题98

五、有期徒刑的存废问题99

(一)有期徒刑是保存还是废除的两种认识观点99

(二)有期徒刑应当保存的基本理由100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102

第四章 无期徒刑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106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06

二、无期徒刑的适用范围及其适用特点问题107

(一)无期徒刑的适用范围问题107

(二)无期徒刑的适用特点问题108

三、无期徒刑与有期徒刑、死刑的关系问题110

(一)无期徒刑与有期徒刑的关系问题110

(二)无期徒刑与死刑的关系问题113

四、无期徒刑的存废问题115

(一)无期徒刑存废的两种认识观点115

(二)无期徒刑应当予以保存的基本理由117

五、前引案例的评析120

第五章 死刑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123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23

二、死刑的适用范围问题125

(一)死刑罪名的适用数量问题125

(二)孕妇不适用死刑的时间范围问题127

三、死刑的司法适用问题129

(一)死刑适用应否有年龄上限问题129

(二)死刑犯有无生育权问题133

四、死刑缓期执行的适用问题137

(一)“应当判处死刑”与“罪行极其严重”的关系问题137

(二)“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理解适用问题139

(三)死缓执行期间的“故意犯罪”是否有轻重问题141

五、死刑核准权的统一收归及其重要价值问题144

(一)死刑核准权的统一收归问题144

(二)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归的重要价值问题147

六、死刑的存与废问题149

(一)死刑存与废的两种认识观点149

(二)死刑存与废的两种认识观点评析155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157

第六章 罚金刑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159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59

二、罚金刑适用范围应否予以扩大问题160

(一)故意犯罪的罚金刑适用范围应否予以扩大问题160

(二)过失犯罪的罚金刑适用范围应否予以扩大问题164

三、罚金刑的适用方式问题166

(一)罚金刑的适用方式划分问题166

(二)单处罚金刑能否适用于自然人犯罪问题168

(三)必并制罚金刑的适用问题171

四、罚金刑的数额确定问题175

(一)确定罚金数额能否以犯罪分子的经济状况为依据问题175

(二)盗窃犯罚金数额能否超过其盗窃数额问题176

(三)单位犯罪中罚金数额的确定依据问题178

五、罚金刑能否易科自由刑问题181

(一)罚金刑能否易科自由刑的两种观点181

(二)罚金刑能够易科自由刑的基本理由183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186

第七章 剥夺政治权利刑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188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88

二、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范围问题188

(一)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范围问题188

(二)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范围问题191

(三)剥夺政治权利刑的适用范围应否扩大问题193

三、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对象问题194

(一)死刑犯能否适用剥夺政治权利问题194

(二)外国人能否适用剥夺政治权利问题197

四、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内容问题200

(一)刑法剥夺政治权利与宪法有关公民政治权利涵义是否等同问题200

(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是否限于政治性范围问题203

五、剥夺政治权利的司法适用问题207

(一)剥夺政治权利的独立适用与附加适用规定是否存在矛盾问题207

(二)剥夺政治权利是否适用减刑问题209

六、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适用问题212

(一)剥夺政治权利刑期的起算方式问题212

(二)缓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起算时间问题214

(三)剥夺政治权利与管制的期限相等时“同时执行”的理解问题218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221

第八章 没收财产刑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223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223

二、没收财产刑的适用范围问题224

(一)没收财产刑的适用范围及其适用特点问题224

(二)没收财产刑的适用范围是扩大还是缩小问题226

三、没收财产刑的适用方式问题230

(一)立法规定中没收财产刑的适用方式问题230

(二)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能否独立适用问题233

四、没收财产刑的数量确定问题235

(一)没收全部财产的数量确定问题235

(二)没收部分财产的数量确定问题238

五、没收财产刑的存废问题241

(一)没收财产刑存与废的两种观点241

(二)没收财产刑应当保留的基本理由243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245

第九章 驱逐出境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248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248

二、驱逐出境的刑罚属性界定问题249

(一)驱逐出境是否具有刑罚性质问题249

(二)驱逐出境是否属于特定的附加刑问题251

三、驱逐出境的适用对象及其适用内容理解问题253

(一)在我国境外犯罪的外国人能否成为驱逐出境的对象问题253

(二)所有犯罪的外国人是否都可以成为驱逐出境的对象问题254

(三)驱逐出境的适用内容理解问题255

四、驱逐出境的适用方式及其有效期限问题257

(一)驱逐出境的适用方式问题257

(二)驱逐出境的有效期限问题259

五、作为刑罚的驱逐出境与作为行政处罚方法的驱逐出境的区别261

(一)作为行政处罚方法的驱逐出境的适用261

(二)作为刑罚的驱逐出境与作为行政处罚方法的驱逐出境的区别264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265

第十章 量刑情节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266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266

二、从轻处罚情节的具体适用问题267

(一)“被害方谅解”能否成为从轻处罚的量刑情节问题267

(二)被害人过错能否成为被告人从轻处罚的量刑情节问题269

(三)“积极赔偿损失”能否作为从轻处罚的量刑情节问题271

三、从重处罚情节的具体适用问题274

(一)从重处罚与从轻处罚是否适用“中间线论”问题274

(二)首要分子、主犯是否适用“从重处罚”原则问题278

(三)“拒不认罪”是否适用“从重处罚”原则问题282

四、减轻处罚情节的具体适用问题284

(一)减轻处罚能否由主刑减轻为附加刑问题284

(二)减轻处罚的减轻幅度有无限制问题287

(三)酌定减轻处罚规定的适用条件问题290

五、免除处罚情节的具体适用问题293

(一)免除处罚与免予刑事处罚的关系问题293

(二)免予刑事处罚的总则规定能否直接适用于分则个罪问题295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297

第十一章 累犯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299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299

二、累犯的概念界定及其种类划分问题300

(一)累犯的概念界定问题300

(二)累犯的种类划分问题304

三、累犯的构成条件适用问题306

(一)“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是法定刑还是宣告刑问题306

(二)“刑罚执行完毕”中的“刑罚”是否包括附加刑问题309

(三)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期限的起算点界定问题311

四、累犯的司法认定问题313

(一)过失犯罪能否构成累犯问题313

(二)追诉时效完成后又犯新罪能否构成累犯问题316

(三)前罪被外国判处并执行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再犯罪是否构成累犯问题317

(四)前罪刑罚执行过程中再犯新罪能否构成累犯问题320

(五)假释考验期内再犯罪是否构成累犯问题323

(六)跨越新旧两法犯两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问题324

五、单位犯罪的累犯问题328

(一)刑法是否确立了单位累犯制度问题328

(二)刑法是否应当确立单位累犯制度问题330

六、累犯的刑事责任问题333

(一)累犯的从重处罚原则适用问题333

(二)累犯能否适用假释问题334

(三)数罪累犯的处罚原则问题336

(四)累犯能否适用加重处罚原则问题338

十、前引案例的评析342

第十二章 再犯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344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344

二、再犯概念的界定及其构成条件问题345

(一)再犯概念的界定问题345

(二)再犯的构成是否有刑度的限制条件问题346

(三)再犯的构成是否需要排除累犯问题348

三、刑法第356条规定是否属于毒品再犯问题350

(一)刑法第356条规定是否属于毒品再犯的两种认识观点350

(二)刑法第356条规定应当属于毒品再犯的基本理由351

四、毒品再犯的构成条件问题353

(一)毒品再犯的前罪构成条件问题353

(二)毒品再犯中“被判过刑”的理解问题354

(三)单位能否构成毒品再犯问题358

五、毒品再犯与累犯的关系问题360

(一)毒品再犯与毒品累犯的关系问题360

(二)毒品再犯与普通累犯的关系问题362

六、再犯的刑事责任问题364

(一)毒品再犯与毒品累犯竞合能否适用刑法第356条规定问题364

(二)毒品再犯能否适用缓刑、假释问题369

(三)再犯的“从重处罚”原则适用问题371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373

第十三章 自首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376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376

二、自首的构成要件适用问题377

(一)自动投案是否构成自首的必要条件问题377

(二)“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裁判”是否属于自首的构成要件问题379

(三)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人能否成为自首主体问题381

(四)正在执行附加刑的罪犯能否成为准自首主体问题383

三、自首法条的司法解释适用问题386

(一)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是否及于未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效力问题386

(二)共同犯罪的自首认定问题388

(三)余罪自首中“其他罪行”是否包括同种罪行问题389

四、“双规”、“双指”期间自首的认定问题392

(一)“双规”、“双指”期间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能否认定为自首问题392

(二)“双规”期间如实交待犯罪事实后又脱逃能否认定为自首问题395

五、交通肇事罪的自首认定问题396

(一)交通肇事后报警并施救伤员能否构成自首问题396

(二)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否存在自首问题398

六、自首犯的刑事责任问题400

(一)“犯罪较轻”的判定标准问题400

(二)“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理解适用问题401

(三)自首犯的刑事责任应是“可以型”还是“应当型”处罚规定问题403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405

第十四章 立功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407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407

二、立功的种类划分问题407

(一)刑罚裁量中的立功与刑罚执行中的立功划分问题408

(二)自首犯的立功与非自首犯的立功划分问题410

(三)一般立功与重大立功划分问题411

(四)立功的其它分类形式问题413

三、立功的构成条件适用问题415

(一)立功是否应以“到案后”为构成要件问题415

(二)重大立功是否应以到案为必要条件问题418

四、立功的表现形式具体认定问题419

(一)“检举他人犯罪行为”认定为立功问题420

(二)“揭发他人犯罪行为”认定为立功问题423

(三)“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行为认定为立功问题426

(四)“阻止他人犯罪活动”行为认定为立功问题427

(五)“协助司法机关抓捕”行为认定为立功问题429

(六)“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行为认定为立功问题432

五、立功的信息来源途经问题434

(一)买功行为能否认定为立功问题434

(二)帮助立功能否认定为立功问题438

(三)串通立功能否认定为立功问题441

六、立功的刑事责任问题443

(一)一般立功的刑事责任问题444

(二)重大立功的刑事责任问题445

(三)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的刑事责任问题446

(四)犯罪后自首又有一般立功的刑事责任问题449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452

第十五章 数罪并罚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454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454

二、数罪的界定标准及其种类划分问题455

(一)数罪的界定标准问题455

(二)数罪的种类划分问题458

三、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适用问题467

(一)并科原则的具体适用问题468

(二)吸收原则的具体适用问题473

(三)限制加重原则的具体适用问题476

四、同种数罪是否应当实行数罪并罚问题480

(一)同种数罪在刑法理论与实践中的矛盾状况480

(二)同种数罪与连续犯的关系问题482

(三)连续同种数罪的并罚问题484

(四)非连续同种数罪的并罚问题487

五、异种数罪是否应当实行数罪并罚问题492

(一)异种数罪适用刑罚原则的基本现状493

(二)异种数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理由494

六、刑法第69条、第70条与第71条数罪并罚规定的适用问题497

(一)数罪被判处两个以上无期徒刑能否合并执行死刑问题497

(二)刑法第69条数罪并罚能否适用“总和刑期”与“数刑中最高刑期”问题499

(三)死刑减为无期徒刑执行期间发现漏罪的数罪并罚问题505

(四)原判决有数罪又发现有数个漏罪的数罪并罚问题507

(五)刑罚执行期间又发现有数个漏罪的数罪并罚问题509

(六)刑罚执行期间再犯数个新罪的并罚问题511

(七)刑罚执行期间再犯新罪且发现漏罪的数罪并罚问题513

(八)刑罚执行完毕以后又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能否实行数罪并罚问题516

七、数罪被判非同种自由刑的数罪并罚问题519

(一)数罪被判非同种自由刑如何并罚的诸观点519

(二)数罪被判非同种自由刑如何并罚的诸观点评析523

(三)数罪被判非同种自由刑如何并罚的解决方式问题531

八、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原则问题532

(一)数个同种附加刑的并罚原则问题532

(二)数个异种附加刑的并罚原则问题539

九、前引案例的评析542

(一)同各脱逃罪能否适用数罪并罚问题543

(二)两次脱逃而既有漏罪又有新罪应当如何适用数罪并罚问题545

第十六章 缓刑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548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548

二、缓刑的法律性质界定及其适用条件问题549

(一)缓刑的法律性质界定问题549

(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能否作为适用缓刑的法定条件问题554

(三)累犯能否适用缓刑问题557

三、缓刑条件的司法认定问题559

(一)数罪并罚情况下能否适用缓刑问题559

(二)缓刑期内犯罪能否再适用缓刑问题562

(三)附加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是否可以适用缓刑问题565

(四)罚金刑能否适用缓刑问题567

四、缓刑考验刑期的确定及其刑期折抵问题570

(一)缓刑考验刑期的确定问题570

(二)缓刑罪犯被改判为实刑已执行的缓刑期间能否折抵刑期问题571

(三)缓刑期内的行政拘留能否折抵刑期问题572

五、缓刑犯的生活待遇及其政治权利的享受问题573

(一)退休被判缓刑者应否享受退休待遇问题573

(二)缓刑犯能否结婚问题575

(三)缓刑犯能否竞选村委会成员问题576

六、缓刑适用中的数罪并罚问题578

(一)缓刑判决尚未生效又犯同种罪能否实行数罪并罚问题578

(二)缓刑期间又犯新罪能否依据刑法第69条规定数罪并罚问题579

(三)缓刑期满以后发现漏罪是否应当实行数罪并罚问题581

七、缓刑考验期满后的法律后果问题583

(一)缓刑考验期满后再犯新罪能否构成累犯问题583

(二)缓刑考验期满后才发现新罪是否应当实行数罪并罚问题586

八、战时缓刑的法条适用问题589

(一)刑法第449条规定是否属于独立的战时缓刑制度问题589

(二)战时缓刑的“战时”界定问题592

(三)战时缓刑是否适用于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军人问题593

(四)战时缓刑的“立功表现”界定问题596

(五)战时缓刑的法律后果问题597

九、前引案例的评析598

第十七章 减刑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600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600

二、减刑的性质界定及其归属权问题600

(一)减刑的性质界定问题600

(二)减刑是否归属于审判权问题602

三、减刑制度的适用范围问题604

(一)减刑制度的范围是否限于刑法78条规定问题604

(二)死缓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是否属于减刑制度问题606

(三)罚金刑的减轻是否属于减刑制度问题607

(四)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刑的减轻是否属于减刑制度问题609

四、减刑制度的适用条件问题611

(一)减刑的对象条件适用问题611

(二)减刑的实质条件适用问题613

(三)减刑的限度条件适用问题614

五、减刑条件的具体适用问题617

(一)宣告缓刑的罪犯能否适用减刑问题617

(二)假释犯能否适用减刑问题619

(三)监外执行的罪犯能否适用减刑问题621

(四)罪犯不缴清罚金是否就不能予以减刑问题623

(五)自考成绩能否作为减刑依据问题624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627

第十八章 假释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630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630

二、假释概念的界定及其假释权的归属问题631

(一)假释概念的界定问题631

(二)假释的归属权问题635

三、假释的适用条件问题637

(一)“不致再危害社会”应否作为假释条件问题637

(二)“特殊情况”应否作为假释条件问题639

(三)刑法第81条2款“不得假释”规定的适用问题641

四、假释的适用对象认定问题644

(一)无期徒刑的罪犯能否适用假释问题644

(二)死缓犯减刑后能否适用假释问题645

(三)保外就医、监外执行的罪犯能否适用假释问题648

(四)服刑期间又犯罪能否适用假释问题650

(五)曾被撤销假释的罪犯能否适用假释问题651

五、撤销假释的法条适用问题653

(一)假释考验期内有违法行为是否撤销假释问题653

(二)假释犯有过失犯罪是否应该撤销假释问题655

(三)假释犯有漏罪是否必然撤销假释问题657

六、假释的刑期计算及其刑期折抵问题658

(一)有期徒刑罪犯的假释刑期是否包括判决前羁押的时间问题658

(二)无期徒刑罪犯的假释刑期是否包括判决前羁押的时间问题660

(三)“假释考验期”是否属于“刑罚执行期”问题661

七、假释适用中的数罪并罚问题663

(一)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在考验期限内有新罪的数罪并罚问题663

(二)假释适用中的数罪并罚规定是否周密性问题664

八、假释法条的时间效力适用问题665

(一)适用新刑法假释法条的时间效力问题665

(二)适用旧刑法假释法条的时间效力问题667

(三)撤销假释法条的时间效力问题669

九、前引案例的评析671

第十九章 未成年犯刑罚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673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673

二、未成年犯的主刑适用问题674

(一)未成年犯的死刑适用问题674

(二)未成年犯是否应适用无期徒刑问题676

(三)未成年犯能否适用拘役刑问题680

(四)未成年犯能否适用管制刑问题682

三、未成年犯的附加刑适用问题685

(一)未成年犯是否有必要适用罚金刑问题685

(二)未成年犯是否适用剥夺政治权利问题689

(三)未成年犯能否适用没收财产刑问题693

四、未成年犯的刑罚裁量适用问题696

(一)未成年犯应否构成累犯问题696

(二)未成年犯的缓刑适用问题699

(三)未成年犯的免刑适用问题701

五、前引案例的评析703

第二十章 追诉时效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705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705

二、追诉时效期限法条的适用问题706

(一)追诉时效期限规定中“法定最高刑”的适用问题706

(二)“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是否应为十年问题708

(三)无期徒刑、死刑追诉时效的超期适用问题711

三、追诉时效期限的起算标准问题714

(一)连续犯追诉时效期限的起算标准问题714

(二)继续犯追诉时效期限的起算标准问题716

(三)结果犯追诉时效期限的起算标准问题719

(四)隔时犯追诉时效期限的起算标准问题722

(五)牵连犯追诉时效期限的起算标准问题725

四、追诉时效期限的延长与中断制度的适用问题727

(一)“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追诉时效延长的适用问题727

(二)“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追诉时效延长的适用问题731

(三)过失犯罪能否构成前罪追诉时效的中断问题733

五、单位犯罪的追诉时效问题736

(一)单位犯罪能否采用自然人的追诉时效问题736

(二)单位犯罪的追诉时效设置模式问题738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742

第二十一章 赦免制度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746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746

二、赦免概念的界定及其种类划分问题747

(一)赦免概念的界定问题747

(二)赦免的种类划分问题749

三、大赦与特赦的效力及其法律后果问题752

(一)大赦的效力及其法律后果问题752

(二)特赦的效力及其法律后果问题755

四、河北省“赦免民企原罪”的适用问题757

(一)河北省“赦免民企原罪”的出台过程及其基本内容757

(二)“民企原罪”是否应该得到赦免问题758

五、死刑赦免制度的构建问题761

(一)是否有必要构建死刑赦免制度问题761

(二)构建死刑赦免制度的具体内容问题764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767

第二十二章 前科消灭制度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77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771

二、前科的构成条件适用问题772

(一)构成前科是否要求同时具备定罪处刑两个条件问题772

(二)被判处缓刑的人是否构成前科问题774

三、前科报告制度的适用问题777

(一)前科报告制度适用的主体条件问题777

(二)前科报告制度适用的消极法律效果问题780

四、前科对累犯与再犯的后罪能否有定罪量刑功能问题785

(一)前科对累犯与再犯的后罪能否有定罪功能问题785

(二)前科对累犯与再犯的后罪能否有量刑功能问题787

五、未成年犯的前科消灭问题788

(一)是否有必要确立未成年犯的前科消灭问题788

(二)如何确立未成年犯的前科消灭问题792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794

主要参考书目797

后记801

热门推荐